内江师范学院文件
内师评估〔2018〕3号
内江师范学院
关于做好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解答工作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根据审核评估的整体安排,相关单位需完成引导性问题解答,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请各相关单位于4月1日前提交。
各单位解答任务见附件1。各相关单位要按照分解任务,在深入学习、吃透审核评估项目及要素释义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引导性问题解答。
1. 解答引导性问题时,理念、举措、优势、问题等要围绕主题,重视事实归纳、效果描述、材料举证,用精准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举证要有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原因要内因与外因结合。其中,涉及的定量数据应是学校近三年的年度数据,其中教学信息按学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据。
2. 引导性问题解答主要由职能部门牵头负责。涉及多个单位的引导性问题,各单位之间应加强沟通,牵头单位要加强协调并统筹完成问题解答。
3. 针对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等引导性问题见附件2,各教学单位要组织相关方加强研读、思考,并在单位内部凝聚共识。
4. 各单位要深入、客观分析本单位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服务教学方面的举措、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计划并落实整改。
5. 材料的文字格式参照内师评估2018[2]号中的附件2。
6.学校层面的引导性问题,各单位在3月27日前完成负责问题的解答并提交牵头负责单位。各牵头负责单位在4月1日前完成所负责问题的统筹提炼,纸质版签字确认后提交评估处吴艳波处,电子版通过办公自动化发吴艳波(联系电话2341902)。
附件:1.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回答工作任务分解
2.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迎评引导性问题
内江师范学院
2018年3月12日
附件1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回答工作任务分解 |
|
||||
审核项目 |
审核要素 |
审核要点 |
引导性问题 |
完成单位 |
牵头单位 |
1.定位与目标 |
1.1办学定位 |
(1)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
1.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
发展规划处 |
学校办公室 |
1.2培养目标 |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
5.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总目标是否能够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教务处 |
教务处 |
|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
|||||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1)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
9.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落实到位的? |
学校办公室 |
学校办公室 |
|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
|||||
(3)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
|||||
2.师资队伍 |
2.1数量与结构 |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
14.学校的师生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
14~16、19~20:人事处 |
人事处 |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
|||||
2.2教育教学水平 |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
21.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
21:人事处 |
教务处 |
|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
2.3教师教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
27.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学校有无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效果如何? |
教务处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 |
教务处 |
|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
|||||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
33.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学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制度措施如何?执行效果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
33、36~38:人事处 |
人事处 |
|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
|||||
3.教学资源 |
3.1教学经费 |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
39.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是多少?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比例如何?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多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 |
39~40:计财处 41~43:教务处 |
计财处 |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
|||||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
|||||
3.2教学设施 |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
44.学校的办学条件指标与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合格要求、优秀要求相比较如何? |
44~45、48:教务处 |
教务处 |
|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
|||||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
|||||
|
|||||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
49.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
教务处 教务处 |
教务处 |
|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
|||||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
|||||
3.4课程资源 |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
54.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
教务处 |
教务处 |
|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
|||||
(3)教材建设与选用 |
|||||
3.5社会资源 |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
58.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
校地合作处 |
校地合作处 |
|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
|||||
(3)社会捐赠情况 |
|||||
4.培养过程 |
4.1教学改革 |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
6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近年来推进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 |
教务处 |
教务处 |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
|||||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
|||||
4.2课堂教学 |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
67.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 |
教务处 |
教务处 |
|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
|||||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
|||||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
4.3实践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
74.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 |
教务处 |
教务处 |
|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
|||||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
|||||
4.4第二课堂 |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
81.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
81、82、84:学生处、团委 |
学生处 |
|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
|||||
(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
|||||
5.学生发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
85.学校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学生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学生教育背景等)? |
85、86、88:招就处 |
招就处 |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
89.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 |
89、91:教务处 |
学生处 |
|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
|||||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
|||||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
98.学校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
98、102、103:学生处、团委 |
学生处 |
|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
|||||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
5.4就业与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
104.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
招就处 |
招就处 |
|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
6.质量保障 |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质量标准建设 |
110.学校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2)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体系结构怎样? |
110~111、113:评估处 |
教务处 |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
|||||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
|||||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
6.2质量监控 |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
114.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有无推进二级院系教学状态评估常态化? |
114:第一问教务处,第二问评估处 |
评估处 |
|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
(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
118.学校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制度? |
118、122:教务处、评估处 |
评估处 |
|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
|||||
(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
|||||
6.4质量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
123.学校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 |
评估处、教务处 |
评估处 |
|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
自选特色项目(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
127.学校有无特色化办学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
教务处 |
发展规划处 |
||
附件2
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迎评引导性问题
为方便教学单位(以下简称院系)更好开展迎评促建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及引导性问题,学校评建办拟定了针对院系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的相应引导性问题,供参考使用。这些引导性问题一般围绕院系“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问题如何?如何改进?”五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既包括定性内容,也包括定量数据。数据应是近三年(以学校自评年度为准)的年度数据。引导性问题本身不构成单独的审核评估内容,不能取代审核要点,它是示范和非限定性的,是为了帮助院系做好自评工作和专家深度考察而设置的,院系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院系特色,对同一要素可选择不同的引导性问题。
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教学单位负责人参考
二级学院干部班子要全面、深入思考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131个引导性问题,并在本单位内凝聚共识。
1.定位与目标
(1)院系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如何?
(2)院系在落实、调整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院系在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方面举措如何?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师资队伍
(1)院系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2)院系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专业主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外聘教师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有无发展规划?
(3)院系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如何?
(4)院系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况?效果如何?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5)院系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专业服务的情况?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级以上教改立项课题的人数及比例如何?
(6)院系的师资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教学资源
(1)院系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及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院系专业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健全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如何改进?
(3)院系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有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障?
(5)院系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院系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课程总量多少?课程结构如何?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要?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院系的教材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使用优秀教材和境外原版教材的比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院系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建教学资源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8)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其中校友捐赠有多少?
4.培养过程
(1)院系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是如何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效果如何?在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哪些成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是否有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3)院系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评价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效果如何?
(4)院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
(5)院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院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如何?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如何保障实习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的?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院系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建设效果如何?在第二课堂建设及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学生发展
(1)院系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院系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学生转专业情况如何?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该体系的运行情况如何?院系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学生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学生指导与帮扶工作?效果如何?
(3)院系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效果如何?
(4)院系总体学习风气如何?院系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近三年公开处理的学生考试违纪、抄袭作业、违反院系规章制度的人/次数?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及学习效果如何?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如何?院系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院系毕业生的近三年就业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8)院系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质量监测与控制
(1)院系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教师是否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改进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2)院系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制度?效果如何?
(3)院系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例如:生源质量、在校学生学习状况、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等)的跟踪调查、统计分析与反馈改进制度?效果如何?
(4)院系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7.自选特色项目
(1)院系的办学特色有哪些?
(2)院系师生对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
(3)院系在特色培育方面是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专业负责人参考
1.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
2.师生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
3.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是什么?具体举措有哪些?(如何做的?)(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及考核评价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深入总结)
4.专业建设成效如何?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如何?
5.专业在凝炼、培育特色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6.专业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整改举措是什么?如何持续改进?
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任课教师参考
1.所授课程在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
2.所授课程对学生毕业能力的贡献度如何?(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3.如何实现对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方法等)?如何考核这些能力的达成度(考核方式)?具体措施?
4.课程培养目标达成度如何(课程评估)?学生满意度如何(课程评价)?
5.如何持续改进?
内江师范学院办公室 2018年3月12日印发 |
内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联系电话:0832-2342218
技术支持: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