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17〕18号)和《中共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内师委发〔2017〕5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内江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充分挖掘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资助、就业创业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协同联动,突出价值引领。
全面统筹学校各单位、各环节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
2. 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生为本,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3.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
深入研究新常态下的新态势、新困难,深入查找发展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聚焦社会热点、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平衡发展、充分发展。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具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品质;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
2.了解一定的国际规则和与专业相关的国际标准,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意识。
3.具备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精神的健全人格。
4.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各二级学院可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与专业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目标和要求,体现学院、专业特色。
三、体系总体设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第一课堂和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阵地的第二课堂组成。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方案主要以第二课堂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为依托,总学分为10分。按照学校分层、分类、分级教学模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设置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素养、科学人文素养、法纪素养、心理素养五个模块(详见附件一)。每个模块由第二课堂知识性学习和第二课堂知识性活动构成,第二课堂知识性学习主要依托全校各级素质拓展中心、主题教育活动和主题班会(详见附件二)实施。
四、学制与考核
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不足或超过4年但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3~6年毕业者,除违规违纪外只考核总学分。考核合格的即取得该模块的学分,不同模块的学分不能互相替代。
各专业学生必须修完第一课堂学业学分和第二课堂10分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才能毕业。提前毕业学生须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向所在二级学院递交提前修读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的申请,经所在二级学院同意和学生工作部(处)审批后,按要求修满相应学分,方可申请提前毕业。
五、教育教学活动安排
为适应学分制的修读要求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在四学年总学时数不突破以上规定的前提下,可在一、二、三学年适当强化思想政治素养、科学人文素养、心理素养培养,七、八学期重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与敬业精神。
主题教育活动以每学年为单位,每学年不得少于8次,其中1次必须为思想引领,另1次为成长指导。每学期最后1次成长指导类主题班会主要围绕学习指导来进行,如复习迎考、考风考纪教育、经验交流等。各二级学院要结合本学院实际和特色工作主题,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每个二级素质拓展中心每学期以讲座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设两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每次活动8-12学时。
学生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及常态化志愿服务工作安排在学生课余及寒暑假开展,不得挤占正常上课时间。进一步优化项目、科学对活动分类分层,知识性活动应循序渐进、松紧有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推动学校学术事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化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
附件:1. 第二课堂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体系(表1)
2. 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计划进程表(表2)
3. 主题班会内容分阶段规划一览表(表3)
附件1
第二课堂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体系
项目 |
内容 |
学分 |
培养主要目标 |
备注 |
思想政 治素养 |
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
3 |
组织纪律、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 |
必选 |
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 |
2 |
理想信念与价值引导 |
必选 |
|
道德品 质素养 |
行为自律与文明养成 |
2 |
文明、诚信、和谐、友善 |
必选 |
职业能力与敬业精神 |
1 |
职业能力与敬业精神 |
必选 |
|
科学人 文素养 |
人文艺术与能力认证 |
1 |
人文精神与全面发展 |
任选 |
学术竞赛与科技创新 |
1 |
学术研究与科学精神 |
任选 |
|
法纪 素养 |
法纪观与法纪活动 |
0.5 |
纪律意识与法治精神 |
必选 |
心理 素养 |
心理认知和训练 |
0.5 |
阳光心理 |
必选 |
附件2
素质活动与德育学分计划进程表
项目 |
内容 |
学分 |
各学期德育内容 |
||||||||
1学年 |
2学年 |
3学年 |
4学年 |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
思想政治及道德素养 |
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
3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 |
社会实践 |
2 |
▲ |
▲ |
▲ |
▲ |
▲ |
▲ |
|
|
|
公益活动 |
▲ |
▲ |
▲ |
▲ |
▲ |
▲ |
|
|
|||
社会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道德品质素养 |
行为自律与文明养成 |
行为自律 |
2 |
▲ |
▲ |
▲ |
▲ |
▲ |
▲ |
▲ |
▲ |
荣誉与表彰 |
▲ |
▲ |
▲ |
▲ |
▲ |
▲ |
▲ |
▲ |
|||
活动参与 |
▲ |
▲ |
▲ |
▲ |
▲ |
▲ |
▲ |
▲ |
|||
职业能力与敬业精神 |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
1 |
▲ |
▲ |
▲ |
▲ |
▲ |
▲ |
|
|
|
创业大赛 |
|
|
▲ |
▲ |
▲ |
▲ |
▲ |
▲ |
|||
模拟面试大赛 |
|
|
|
|
▲ |
▲ |
▲ |
▲ |
|||
自主创业 |
▲ |
▲ |
▲ |
▲ |
▲ |
▲ |
▲ |
▲ |
|||
到企业实习体验 |
|
|
|
|
▲ |
▲ |
▲ |
▲ |
|||
职业指导工作坊 |
|
|
|
|
▲ |
▲ |
▲ |
▲ |
|||
科学人文素养 |
人文艺术与能力认证 |
经典阅读 |
1 |
▲ |
▲ |
▲ |
▲ |
▲ |
▲ |
▲ |
▲ |
艺体及人文养成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能力证书认定 |
▲ |
▲ |
▲ |
▲ |
▲ |
▲ |
▲ |
▲ |
|||
学术竞赛与科技创新 |
参加教师课题研究 |
1 |
▲ |
▲ |
▲ |
▲ |
▲ |
▲ |
▲ |
▲ |
|
发表学术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承担课题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学科竞赛 |
▲ |
▲ |
▲ |
▲ |
▲ |
▲ |
▲ |
▲ |
|||
发明创造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参加“沱江学子讲坛” |
▲ |
▲ |
▲ |
▲ |
▲ |
▲ |
▲ |
▲ |
|||
法纪素养 |
法纪观与法纪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心理素养 |
心理认知和训练 |
心理认知 |
0.5 |
▲ |
▲ |
▲ |
▲ |
▲ |
▲ |
▲ |
▲ |
心理训练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内江师范学院主题班会内容分阶段规划一览表
年级 |
学期 |
思想引领 |
成长指导 |
||||
学习指导 |
安全法纪教育 |
健康教育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全面发展指导 |
|||
第一学年 |
第1学期 |
省、市和校情及班级归属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 |
适应性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学习动机教育、学习方法引导 |
基本规范、校规校纪、宿舍安全、防盗防骗 |
恋爱观、禁毒防艾、生命教育 |
职业愿景 |
全面发展意识教育:重要性及方法 |
第2学期 |
理性认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教育;文明养成、诚信、生态文明等主题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 |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专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专业兴趣培养、学习深造指导 |
网络信息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 |
身心健康、传染病预防、性健康 |
短期职业规划 |
专业表达与展示;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指导、人文素养教育 |
|
第二学年 |
第1学期 |
社会基本道德、集体荣誉感、感恩、宗教信仰等主题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 |
学术科研素养与科学精神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指导、学习深造指导 |
基本法律常识;自然灾害预防 |
突发疾病的救护与预防 |
职业能力培养 |
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 |
第2学期 |
网络引导、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主题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 |
学科竞赛指导;自学能力提升、学习深造指导 |
法律维权;突发事故自护自救教育 |
身心保健常识 |
创新创业教育 |
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 |
|
第三学年 |
第1学期 |
国家发展成就感文化自信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 |
考研、留学指导、专业实践教育、专业前景探索 |
社交安全 |
心理调适技能与情绪管理 |
职业与人生规划 |
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社交礼仪 |
第2学期 |
“我为党和国家做贡献”主题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 |
专业拓展、职业导向的专业学习、学习深造指导 |
公共场所安全常识 |
健康工作教育 |
求职准备、应试技巧、职业形象与礼仪等 |
沟通谈判能力 |
|
第四学年 |
第1学期 |
就业观、择业观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 |
专业实践应用指导、学习深造指导 |
求职安全教育 |
就业心理指导 |
就业过程指导、职业道德教育 |
社会适应教育 |
第2学期 |
社会责任感、感恩、励志等毕业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 |
职前学习与能力提升 |
安全文明离校教育 |
入职前心理调适与准备 |
入职后人际关系等职场适应性教育 |
自立自强教育 |
内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联系电话:0832-2342218
技术支持: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