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2025 年3-4月,外国语学院立足学院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教师发展三条主线,系统规划、扎实推进系列教研活动,为提升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持续发力。
一、谋篇布局启新程,统筹部署全年工作
新学期伊始,为确保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3月13日,外国语学院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会议由院长徐跃主持,全体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此次会议意义重大。
会议首先对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规划,明确任务分工,落实专人负责。通过将教学任务细化到个人,建立起清晰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教学安排能够高效落地执行。例如,在课程安排、教学资源调配等方面,都指定了具体的负责人,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会议聚焦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强调要紧紧围绕学院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教学任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到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都进行了细致安排部署,力求通过全方位的优化,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次会议为全年教研工作明确了方向,搭建起了整体工作框架,为统筹推进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筑牢了坚实根基,为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紧跟技术新趋势,探索 AI 教学新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顺应教育技术发展潮流,4月14日,外国语学院各教研室联合开展了以 “聚焦 AI 教学,建设一流本科” 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紧密围绕 AI与外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四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其一,在 AI 赋能教学路径方面,与会教师深入研究智能辅助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模式。结合外语学习的特点,分析如何利用 AI 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分析,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例如,通过 AI 技术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析学习难点,为学生推送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二,推进跨学科融合与创新课程设计。认识到 AI 与外语教学深度交融的重要性,教师们积极探索如何将 AI 相关知识融入外语课程,开发出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比如,设计与 AI 翻译、跨文化智能沟通等相关的课程模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其三,在智慧管理与教学资源优化上,充分发挥 AI 在作业批改、试题生成等方面的优势。利用 AI 自动批改作业、生成试题,不仅能够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教材与资源建设,使教学资源更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四,全面剖析 AI 应用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明确指出在利用 AI 技术赋能教学的同时,必须平衡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确保教育的本质不被替代。为此,计划开展系统的技术应用培训,帮助教师快速适应 AI 教学环境,提升教师运用 AI 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同时,高度重视教学数据安全问题,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防范隐私泄露风险。此次教研活动紧跟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为学院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推动学院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聚焦学科精耕耘,多元协作促发展
3-4月期间,英语教研室、翻译教研室、泰语教研室结合各自专业特色与发展需求,分别邀请高校、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到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英语专业在师范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工作的推动下,针对认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开展整改工作。同时,提前谋划 2026 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通过与高校专家的深入交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旨在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英语师范人才。翻译专业将工作重点放在翻译硕士点的申报与学科建设上。邀请行业内专家和学者,就翻译硕士点申报的标准、流程以及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和研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明确学科建设方向,提升翻译专业的学科实力和影响力。泰语专业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展开合作交流,了解各行业对泰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到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力求培养出既精通泰语又熟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与多方的深度交流合作,英语、翻译、泰语三个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为提升外语学科的整体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各教研室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外语专业人才而不懈努力。
四、开拓创新向未来,多元融合谱新篇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教研活动将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打破学科与行业之间的界限藩篱。在未来的工作规划中,一方面,将大力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深度指导。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虚拟教研活动、工作坊、专题研讨会等形式,让教师们能够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共享前沿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视野,助力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外语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教学和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主动对接行业前沿需求,将行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研究中。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开展实践教学、进行课题研究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和行业前沿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汇聚学校、企业、政府等各方智慧和资源,为教研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迈向新高度,助力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