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领域英语人才需求,优化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校地协同育人走深走实,8月2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明德楼B119开展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活动,特别邀请内江一中和内江六中两所重点中学的3位英语教师参加,学院教学法教师熊紫薇博士、雷芸,专业课教师黄萍参加,活动由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孙倩主持。
活动伊始,孙倩强调,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本次邀请一线中学教师开展调研,就是增强“高校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的交流对话,让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更贴合实际教学场景。
随后,调研交流环节围绕“基础教育英语人才需求与培养”展开,内江市一线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从三大核心维度分享见解。在英语教师招聘状况方面,内江一中周红玉老师表示,近年来内江市区及县域中小学英语教师招聘规模稳步提升,年均招聘人数较5年前增长约 20%,但招聘标准更趋严格。谈及基础教育英语改革情况,内江六中的邱爽老师以新课标实施为切入点,谈到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正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型,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再局限于单词、语法讲解,而是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语篇逻辑、挖掘文化内涵;写作教学也更注重真实情境创设,像“给外国笔友写一封介绍家乡非遗的邮件”这类题目,既考察语言表达,又融入文化传播意识。 内江六中的余腾章老师则提到技术融合的影响,智慧课堂设备的普及让英语教学更灵活,例如通过 AI口语测评工具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利用在线资源拓展跨文化学习场景,但这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对新教师的能力要求方面,三位中学教师形成高度共识。新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尤其是发音准确性和表达流畅度,这是保障课堂质量的基础;其次要懂学情,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调整教学方法,比如对初中生多用游戏化教学,对高中生侧重思维引导。此外,她们特别提到职业素养,认为教育情怀很重要,新教师要能耐心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保持学习热情,主动跟进新课标变化、参与教研活动,快速适应教学节奏。
参会的学院老师们纷纷表示,一线教师的分享为我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宝贵依据,后续学院将针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等方向,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同时搭建常态化校地交流平台,让学生更早接触真实教学场景,为未来成为优秀英语教师做好准备。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学院教师深入了解了内江市基础教育英语领域的最新动态与人才需求,也为后续英语师范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育人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夯实了校地协同培养高素质英语教育人才的基础。


图:林海红
文:孙倩
初审:解超群
再审:丁华良
终审:徐跃